2025年,我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的关键阶段。今年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帮助药企打通了医保外的商业化通道,同时还大幅提高了药监审批速度。北京、上海等地配套推出了"28周临床试验快速通道",更使本土企业全球同步研发成为可能。
除了政策红利加速,行业技术也在实现突破。据2025年CDE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批准的43个创新药中,7款为全球首创新药(First-in-class)。
另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新药产业模式的升级:恒瑞将研发费用率优化至18.7%的同时,通过License-out向默沙东输出心血管管线;百济的泽布替尼在欧美市场定价达到国内的21倍。这种"研发-授权-反哺"的良性循环,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已突破"烧钱换管线"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价值创造的新周期。

在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加持下,创新药行业正在从资本驱动向盈利驱动而转型。头部药企已率先迈入收获期,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药企在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反转,核心产品全球销售额持续高增。
本期我们筛选出了2025年已实现业绩反转扭亏为盈的4家创新药企业,大家可以收藏研究。
创新药概念股,扭亏为盈的四家公司
第一家,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专注于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
- 业绩表现:2025上半年百济神州营业总收入175.18亿,同比增长46.03%;扣非净利润2.61亿,上年同期亏损31.25亿,同比实现盈利反转。
- 业绩反转驱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收入大幅增长,海外市场高定价(美国市场定价为国内21倍),以及医保放量、费用优化等利好因素。具体产品方面得益于明星产品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和百悦泽(泽布替尼)的良好表现;其中百悦泽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同比增长56.2%,百泽安的销售额达到26.43亿,同比增长20.6%。
第二家,通化东宝
通化东宝的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制品、中成药、化学药,治疗领域以糖尿病及内分泌、心脑血管为主。
- 业绩表现:2025上半年通化东宝营业总收入13.73亿,同比增长85.6%;扣非净利润2.21亿,上年同期亏损2.29亿,同比实现盈利反转。
- 反转驱动:胰岛素集采后医院准入显著提升,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增长超200%,门冬系列胰岛素销量激增360%,收入占比提升至40%以上;三代胰岛素(甘精、门冬)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改善。海外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87%,已超过去年全年海外收入规模。
第三家,翰宇药业
翰宇药业主营业务聚焦于多肽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制剂业务、原料药业务以及CRDMO(合同研发与生产组织)。
- 业绩表现:2025上半年翰宇药业营业总收入5.49亿,同比增长114.86%;扣非净利润1.23亿,上年同期亏损5972万,同比上升306.59%,实现盈利反转。
- 反转驱动:公司业绩反转主要得益于国际业务的持续放量,产品利拉鲁肽于202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后,2025年上半年实现国际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72.76%,占营收比重从55.1%跃升至77.4%。此外,公司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也对利润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家,微芯生物
微芯生物专注于原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等五大领域。
- 业绩表现:2025上半年微芯生物营业总收入4.07亿,同比增长34.56%;扣非净利润2032.01万,上年同期亏损4717.82万,同比增长143.07%,实现盈利反转。
- 反转驱动:微芯生物业绩反转的驱动原因主要是核心产品销量增长、销售渠道拓展以及成本费用控制。公司旗下有西达本胺和西格列他钠两款创新药全球上市销售。2025上半年,这两款产品销量增长明显,其中西达本胺销售额同比增长15.14%,西格列他钠销售额同比增长12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