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炒股赚钱吗?这些交易心理你一定要知道!做到!

相信每个进入股市的朋友都想靠炒股赚钱,但做到的人却是少数,其中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交易心理炒股心态方面的问题。因为技术分析也好,基本面分析也好,都是知识的范畴,只要肯花时间去学,总会掌握的。而交易心理和炒股的心态则需要在实战中慢慢磨练,很多人也都是在这阶段停滞不前了。所以今天炒股1688就来跟大家聊聊交易心理和心态上面的一些问题。

开始之前,我们先做两个小提问:

第一个问题:

假如你花20元买了张电影票,走到电影院门口,这时发现丢了20块钱,请问你还要不要看电影?

我想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丢了钱电影票还在,肯定要看呀。

第二个问题:

同样是20元钱买了张电影票,走到电影院门口,突然发现票丢了,这时候你还看不看?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票都丢了,还看啥?

有一个实验机构专门做过这个实验,结果显示,88%的人丢了钱后仍决定继续看电影,而丢了电影票后仍决定看电影的只有50%。

虽然实际上:

A:丢了20元钱,决定继续看电影;

B:丢了票,花20元重新买张票看电影;

带来的结果都是损失20元然后看了电影。

但是事情发生的顺序不一样,心里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心里感受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决策。

A的选择中,我们已经丢了钱,不继续看电影又会浪费了电影票,钱已经丢了这是我们被动承受的,继续看电影就是减少损失的选项。

B的选择中,我们的钱还在,不继续看电影,就成了不继续损失的选项。

你看,我们的决策很多时候是很难完全基于理智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决策呢?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决策与判断》一书,书中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做选择的时候,往往只看重眼前而忽略未来,注重感受而缺乏理性。

本书作者斯科特•普劳斯是卫斯理大学教授,他创立了社会心理学在线网络,是美国多个心理学协会的会员,担任多个科学基金的评委。同时,这本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威廉•詹姆斯图书奖。书中剖析了一系列人类决策与判断的心理学实验结果,帮助读者了解各种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决策出现的原因,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给出避免认知风险和决策偏差的实用建议。

想靠炒股赚钱吗?这些交易心理你一定要知道!做到!

是什么影响了你做决策?

人的一生,本质上是由每天做出的决策和判断决定的。小到去哪里吃饭,到哪里购物,前往哪座城市旅游等等,大到要上哪所大学,学哪个专业,去哪个单位工作。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各种选择,并要做出决策。往小里说,好的决策会让我们开心一天;往大里说,坏的决策可能会让我们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人们做决策呢?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所谓认知失调,就是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心理上的不一致,甚至会改变信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找到相对平衡点。

这个如何理解呢?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1美元和20美元”的实验。两组参与者都需要完成一项非常沉闷的任务,持续2小时,完成任务后,可以分别得到1美元和20美元,并要求他们分别对这个实验任务作出评价。这个实验的结果非常颠覆认知。

虽然大家的任务都是一样的,但得到“1美元”的人大多告诉其他人,他的任务有趣和令人愉快,而得到“20美元”的人大多则认为这个任务极其沉闷乏味。

按道理,难道不应该是拿钱多的人给出好评,拿钱少的人给差评吗?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呢?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只得到1美元的人,不能接受自己干了这么傻的一件事;浪费了2个小时,做了一件很无趣的事,又只得到了一美元,于是内心会不由自主的美化这件事。而得到了20美元的人,认为干活赚钱,理所应当,所以反而能给出更公允的评价。

人们习惯给一些没有意义的事赋予一些意义,在大脑当中欺骗自己,这叫做自圆其说。放到我们的股票交易中就叫屁股决定脑袋,一旦我们持有一只股票,潜意识中就会莫名的美化它,因为否定了这家企业,就相当于否定了过去的自己,相当于承认自己做了一件很傻的事。

本质上,就是不能够接受这种认知失调的症状,内心的一种修复机制。我们的大脑是倾向于让我们摆脱自责的,这是让我们保持正常心理状态的防御机制,也因此潜意识中我们会做很多行为美化的事情。

斯科特•普劳斯教授认为,脱离情境的决策是不存在的。也正是由于过度依赖情境,人对事物的判断就会失真。

情境依赖性有4种,分别是对比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对比效应。

有三碗水,分别是热水、温水和冷水,你分别把两只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30秒钟后,拿出来再放到温水中。

你会感觉原先浸在热水中的手觉得温水是凉的,而原先浸在冰水中的手觉得温水是热的。温水的温度并没有变化,而你的感觉却相反,这是因为手经历了对比效应。

比如在炒股上,当股票亏了5%,我们舍不得卖,但如果股票最大回撤30%,到了只亏5%的时候,我们就更倾向于很高兴的卖出。

前者的对比是不亏钱,亏了5%自然觉得心疼,后者的对比是亏损30%,只亏5%就觉得很高兴。这也是我们饱受煎熬持有一只股票很久,但往往小赚或回本就高兴卖出的原因。

  • 第二个是,首因效应。

对于一个事件,最先出现的特征比后出现的对人的影响更大,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

在炒股时我们也经常因为首因效应犯错,比如有些行业可能我们先天就对他有偏见,因此抵制进一步的去了解,最终错过一个好的交易机会。

  • 第三个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对股票交易最大的影响是,我们很难以一个全局的眼光去看待投资决策。

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所以我们总会在传统行业表现好一两年后得出结论,价值投资是王道,或者传统行业确定性更足更适合投资;亦或者在新兴行业表现好一两年后得出结论,新兴行业才是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却会忽略从更长的周期看,其实是两种类型企业不断交替上升,又均值回归的过程。

  • 最后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叫做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比如一个人看起来英俊潇洒、穿着得体、举止不凡,我们就会轻易相信他说出的观点。于是各种投资顾问、销售经理,都会尽量以一种西装笔挺的形象展示在你我面前;又比如我们炒股时,一只股票最近接连上涨,我们就更容易相信他的正面消息,或者把任何消息解读为正面。

想靠炒股赚钱吗?这些交易心理你一定要知道!做到!

除了书中的4种情境依赖,我之前也为大家总结过几种心理误区,也做一下分享。

  • 锚定效应: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商家这样的套路,一个商品先标了高价,然后在打折,我们就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然后疯狂购买。这就是商家先用高价在你心中建立了一个价格的锚,打折后就会让你造成便宜的错觉。

同样在股市,一个股票大幅上涨后,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把高点的价格当成他价值的锚,涨了几倍的股票跌了20%我们就会觉得便宜,而不是从基本面去思考他的价值。

一家企业股价20元的时候不敢买,涨到40元,然后跌回30元,反而觉得安全了。

  • 从众心理:

从有人类以来,我们基本都生活在群体中,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行为的背后,就隐藏着个体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人类的本能,因为在原始社会一个人是很难独立生存的,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每天都要面对饥饿、猛兽、风暴、洪水等恶劣条件,族人随时都可能覆灭,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协同一致才能生存。

所以人在基因层面上,本身就是欠缺安全感的动物,我们会通过从众来降低风险,让自己处于安全境地。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已经克服了大多数自然灾害,也很难在野外遇见野兽,我们依然会有法不责众的想法,心里面会觉得一个事情大家都做了,就会降低自己承担的风险,至少犯错后不会独自面对。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从众心理是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很多商家都会利用我们从众的心里,比如一家饭馆开业雇佣一些人来排队,会让路过的人觉得这家店生意火爆,这么多人都选择了,想当然的认为这家店味道不错,同样楼盘开业雇人看盘,商品刷销售量,都是为了让我们因为从众心理做出更有利于商家的决定。

生活中从众心理大部分情况下对我们影响不大,无非是吃了一顿并不可口的饭,买了一些无用的商品,或者付出了一些溢价。但在股市盲目从众就是致命的缺陷,因为我们在股市不但需要经常做出决策,而且单次交易价格也相对更高。盲目从众的做出决策,会为我们带来大量的损失。

比如我们更倾向于买入一家人人都说好的企业,对一些大家厌恶的企业同样会嗤之以鼻;而实际上炒股赚钱的真谛是寻找和市场的分歧,在你和市场有分歧的时候才有可能是好机会,别人都觉得是垃圾,但你研究后发现他是宝贝,才可能买的足够便宜。

相反一家企业即使真的不错,但每个人都说他好的时候价格往往已经超额体现了价值。别人都觉得是宝贝,你顶多是以宝贝的价格买了一个宝贝,很难获得太大收益。

在股市从众并不能为我们降低任何风险,不会因为你和隔壁老王都买了一只股票,这家企业下跌时就会少亏一些,股市从众唯一可以谈得上的一丝优势就是,如果一家企业你和很多人一起看错,不会显得那么尴尬。

  • 损失厌恶: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假如当初以100元买进了两只股票A和B,A现在涨到了120元,B现在跌到60元。

这时候如果你需要用一笔钱,是选择卖掉A股票呢?还是卖掉B股票呢?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选择卖掉盈利的A股票,保留亏损的B股票。因为一旦卖出b股票就等于承认了这笔交易失败要面对损失,而卖掉A股票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人们往往会根据当前决策是否造成即时性的损失来考虑,不会理性的思考两只股票到底哪个潜力更大。甚至我们并不需要钱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因为损失厌恶做出盲目的决定。

上涨的股票,已经涨了10%、20%, 我们怕未来面临回调,接受不了浮盈变少的损失,所以着急卖出,往往因为担心10%、20%的损失错过了一个大牛股。我相信很多人打开历史交易记录都买过涨幅巨大的股票,但是因为损失厌恶,我们接受不了短期的回调,早早卖出了。

而下跌的股票,往往两种情况,第一种亏的越多反而越坚定持有,因为一旦卖出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错误,不得不承认亏损。最后可能就彻底放弃不看账户。

第二种,刚开始亏损还能坚持,并信誓旦旦的说看好这家企业,然而等亏了40%、50%心里就开始无法承受,在每天账面浮亏的折磨下,最终盲目交易,卖在了最便宜的地方。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达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损失厌恶”在作祟。“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盈利带来的快乐,远远低于同样数量损失带来的痛苦,损失更加令人们难以忍受。

因为害怕损失,不愿意面对损失,所以选择倾向于卖掉盈利的股票,保留亏损的股票,或者因为长期面对浮亏忍无可忍,最终盲目卖出结束这种状态,这种交易行为实际上是不理性的。我们不能以短期的盈利或亏损来判断一家企业的好坏,而是要从企业的基本面出发,一家企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恶化的情况下,价格越低他的赔率和成功的概率反而是上升的。

其实会因为损失厌恶犯错,本质上还是因为对企业了解不够,之前举过一个例子:

当你知道红牛价值6元的时候,你一定会欣然的接受2元钱的买入价格,因为即使你低于市场价,仅仅用4元卖出,也是有盈利的。同样你也不会因为手中2元买入的红牛有人出价3元就轻易卖出,因为你知道你可以很容易的把它卖到4元钱。

如果你足够了解企业,越下跌你会越兴奋,而不是产生厌恶,同样如果你足够了解企业,你发现企业的现价和他的价值还有巨大差距时,也不会因为短期损失厌恶而盲目卖出。

  • 现状偏差:

现状偏差,又叫安于现状偏差,指的是人类倾向于维持现有的状况。即便当前现状客观上劣于其它选项,人们还是会做出维持现状的决定,而且倾向将任何改变都视为一种损失。

在炒股时这种情况也经常出现,比如账户有某只股票浮亏30%,手中又有大把现金,但是既不想卖出这只股票,也不愿意用现金加仓。

按理智的来思考,如果我们看好这家企业,价格更便宜了,应该买入更多,如果我们不看好这家企业,我们应该卖出。但我们往往却既不愿意卖出,也不愿意买入,我们更愿意维持现状,因为我们担心新的改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我卖出了他反弹了呢?如果我买入了他又继续下跌呢?最后的选择往往就是不做任何改变,维持现状逃避决策。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买入股票前就做好规划,即使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也做好对应的规划,而不是盲目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买入后就能迅速赚钱,或者走一步看一步。

  • 小数定律:

小数定律认为人类行为本身并不总是理性的,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人的思维过程会系统性地偏离理性法则而走捷径,思维定势、表象思维、外界环境等因素,会使人出现系统性偏见,采取并不理性的行为。

大多数人在判断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往往会违背概率理论中的大数定律,而不由自主地使用“小数定律”,即滥用“典型事件”,忘记“基本概率”。小数定律是有人把从大样本中得到的结论错误地移植到小样本中的倾向。小数定律会导致我们忘记事情的概率,而盲目的觉得小概率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觉得今年的基金业绩排行榜上的第一名会非常厉害,这就是低估了偶然性的力量,而高估了短期数据的说服力。实际上往往短期业绩特别牛的基金经理,放到长期都是昙花一现,因为在股市短期的快一定是以提高风险为代价的。

而高风险的体系是很难持续稳定的。所以经常是上一年的基金冠军,第二年业绩都非常糟糕,而作为股神的巴菲特却很少有业绩特别惊人的年份。比如长期的数据证明在股市年化20%已经是非常高的收益率,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嗤之以鼻,我看到了某某牛人,三年十倍,甚至一年N倍,就觉得自己好像也能这样。

记得之前网上有个帖子,A的观点是年化20%是很厉害的炒股成绩,B的观点是,一般一般某某人完成了3年10倍。怎么看?我相信这种炒股收益的存在,但我也知道这是小概率的情况,不仅需要超强的能力,更需要极好的运气,对这种极小概率的事我们是没办法复制的。就像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买彩票中大奖的人,但不能由此觉得这就是一条自己的出路。

想靠炒股赚钱吗?这些交易心理你一定要知道!做到!

想要炒股赚钱我认为有两条路:

  1. 一种方法是选择飙车,最终一定有少数快速到达终点的人,但也一定有很大一批死在路上。选择这条路,要确定自己一定是能力超群,并且运气极佳。最重要的是愿意和有能力承担大概率的坏结果,因为谁也没办法保证自己是幸存者还是路上消失的那个人。
  2. 另一种方法是选择稳健前行,速度会慢很多,但需要的能力门槛也低,只要你步伐不乱,别被别人干扰,大部分人最终都能有不错的结果。

选哪个?当然选后者,选那条大概率成功的路。

因为我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学习普通,家境普通,见过的市面普通,努力和勤奋普通,心理素质更是普通。活了几十年小范围内都没有一件事能做到顶尖,炒股这事上就突然天赋异禀了,根本不可能。

炒股时我们一定不能把小概率的事件当成理所当然,把他当成可行的捷径,理性的人不应该寄希望于小概率的事情改变自己的现状。总寄希望于抄近道,最终会发现,时间浪费了,但却比踏踏实实走路的人落后更多。

  •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的公式有点复杂,简单的说同样的刺激差在不同的事物上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杯奶茶比平时贵了5元钱,你会觉得贵了很多,但如果你吃了一顿火锅比平时贵了5元钱,你可能就没太大感觉。同样是5元钱,在不同的事情上感受就不一样。

又比如,如果在一间有10支蜡烛的房间里再点亮1支蜡烛,在我们的感觉中,房间就明显地变亮了。如果我们在一间有100支蜡烛的房间再点亮一支蜡烛,那么,这在我们的眼睛里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差别。同样是一只蜡烛对我们带来的感官却不一样。

我们去买一杯奶茶,店员告诉我们步行10分钟,他们的连锁店新开,可以便宜10元,可能有很多人会选择步行10分钟。但如果是买一辆几千元的自行车,同样的情况,步行10分钟去分店可以便宜10元,选择为了10元步行十分钟的人就会减少,因为很多人会觉得:几千元都花了,10元钱,这已经不重要了。

“这已经不重要了”这句话往往是钱财损毁者。这在股票交易中的体现,比如我们不在意交易佣金,从而频繁交易,因为单看一次交易几万元的股票,佣金和我们几万元的交易额相比微不足道。

但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佣金是万1,自己有五万资产,每天买卖一次,加上卖出时千1的印花税,一年下来按250个交易日算,费用是15000元,这是巨大的摩擦成本。又或者一只股票本来亏了20%,反弹后只亏1%我们会欣然卖出,不但心中没什么负担,还感觉自己挽回了重大损失,相比之前亏20%,只亏1%显得微乎其微,因为并没有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所以也不会去想着去改正错误。

炒股因为我们的交易金额可能会比较大,最少也是按万计算,导致我们常常对10元、20元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实际上,长期积累下来,这是一笔不小的摩擦成本。

以上是我们炒股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且容易影响我们决策判断的一些误区。刺激反应的形式,会因其所处的情境不同而不同,但无一例外,他在潜意识中会经常影响我们的决策。

可见,我们所做的股票交易决策,并非都是出自理性的选择,而是在不经意间被认知裹挟,被情境所耽误。 在股市,认知失调和情境依赖无处不在,无声无息,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判断。

  • 即使理性选择,也要为小概率的不好做准备

在通往正确决策的道路上,总是要遭遇很多陷阱。特定情境中有很多不易被发现的陷阱,一旦掉落,经常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众多陷阱中,除了以上的各种心理误区外,最容易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的就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最普遍,也最具破坏力。由于对自己操作熟练的过度自信,往往会造成无法想象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两个月前,乌克兰能源与电气大臣曾信誓旦旦地说,这里发生核泄漏的概率万年难遇。

在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灾难决策中,同样存在过度自信的身影;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25次发射之前,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对飞行器发射风险的估计是十万分之一。

然而正是这样的过度自信,导致上述信誓旦旦的两人都失败了。我们民间也常有一句话,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水的,是熟练导致我们过度自信,从而让我们放松了警惕,最终加大了犯错的概率。这种过度自信,忽略了小概率事件的存在,导致了失败。

所以我常说的观点是,做大概率的选择,同时要为小概率的错误做好准备。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参与实验的人看完题目后,估计自己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可能性。试验发现,被试者信心随着答题结果的波动而波动,如果把简单的题目放到前面,当连续对了几道题后,回答问题的人会显得格外自信,对自己正确率的预估也会大幅提高。但最终实际的准确性并没有更高,甚至因为自信过度会变的粗心大意影响判断的准确率。

在股市也一样我们顺风顺水觉得赚钱特别容易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犯大错的时候。所以,除了了解误判的逻辑,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多一分谦虚和敬畏也是非常重要的。

写在最后:

培根曾说:肯定比否定能令人们更为感动和兴奋,这是人类智力独有且恒久的错误。人就是因为有了情感,才会让决策变的如此复杂,情绪的变化会让决策也会变的情绪化和非理性。但人又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感情的人,我们要了解这些心理误区,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入感情决策的陷阱,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炒股技巧

基本面分析:怎么识别上市公司操作财报作假?

2022-9-21 16:46:06

炒股技巧

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解析,风险都在这些细节里

2022-9-22 16:51:0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