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本次半导体行业的衰退周期?半导体板块要如何破局?

半导体行业衰退浅析

因消费电子销量下降引发的半导体衰退思维已经逐渐扩散,很多悲观的预期或许将影响更多的人群。对于这个观点,起码我们应该辩证的看,估值的回归和行业的发展不是一个概念,靠买点机器搞加工和具备研发实力的厂家在生存能力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在低谷期,实业一定会淘汰掉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厂家,而技术的进步靠的是更多科技企业的推动。

我们来看一下去中国化的影响。美国的科技企业在过去积累了大量的对华投资。以苹果为例看看去中国化,苹果的超过90%的iPhone在中国生产,近几年苹果也积极地把产地向越南和印度转移,这就是去中国化。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物流,迅速的工厂组织生产响应能力,以及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想要真正去中国化,只有复制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复制了供应链体系才有可能完成低端的产品制造替代,让美国继续保持科技霸权。

小米前段时间被印度冻结了6.82亿美元资金,俄罗斯在海外的资产不断被美国没收拍卖,阿富汗的国家存在美国的近70亿美元无法收回。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没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海外资产是不安全的。而受到美国打压的华为进入了汽车这一终端领域,小米也高调宣布10年投入1000亿进军汽车市场。这种跨界也表明国内的科技企业在从底层爬起来之后,不断的完成自我进化,努力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具有规模效应的显示面板行业来看,虽然面板价格跌势依然没有停止,但是行业投资并没有停止:9月底TCL8.6代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投产,该项目投资350亿,从动工到投产15个月;天马8.6代新型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已经递交招股书的惠科在2021年资本支出为194亿。撇开行业景气周期来说,显示面板的竞争不但要和国外先进显示技术赛跑,也在不断淘汰国内的落后产能,这些落后产能才具备转移的基础,而即使转移到国外,能不能生存下去也是问题。

半导体芯片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和中间商炒货有关,去年业内曾经流传着一则故事,一个芯片商半死不活的,突然一天他积压的几千片芯片让他一举脱困,拿着变现的钱在深圳买了套房。而今年则是另外一则故事,据说华南某村子全村凑了几百个亿,跑到华强北卖芯片,现在啥情况就不知道。

有乐观的分析师从芯片近年的变化情况分析:因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引发的消费电子需求暴增,带动了芯片的需求激增,芯片供需关系从宽松到紧缺;2022年初的俄乌冲突爆发,引发能源和粮食危机,加剧了欧美的通胀,进而导致全球的通胀,终端厂商为了降低运营压力,也采取快速去库存的方法,这也导致了芯片供需从宽松到过剩。

这样的市场逻辑下,预测后疫情时代消费电子回归会刺激芯片的需求回暖,时间大概是2023年一季度。这个预测很有意思,和华南某村集资卖芯片的路子很像,作为实业来说,拿下卡脖子技术才是半导体行业生存的根本。

10月初,美国政府公布多个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其中涉及多个半导体领域,若外国企业不配合美国的“安全贸易”及其他出口管制原则,则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警示单。

之前的GPU受限消息已经坐实,技术限定为英伟达A100的指标为参考;数据中心、云计算、AI、量子应用、高性能计算项目的;晶圆厂涉及14nm以上先进制程的设备材料;制造128层及以上的NAND产品;制造18nm DRAM设备及材料;UVL清单企业等。

而就在前段时间,当地时间的10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直接或者间接在美国运营的第二批“中国军事企业”名单,包括华大基因、云从科技、中国中车、中科曙光、深圳大疆、奇虎360、中译语通等。

上面可以看到,美国除了限制半导体硬件产品外,还延伸限制了GPU、AI这样的软件产品。之前一直没有被纳入清单的大疆无人机,这说明大疆产品在美国的优势地位已经逐渐回落。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通俗的时间周期称为“硅周期”,这个周期大概是4-5年时间一个轮回。那么本次针对由消费电子兴起而出现的半导体短缺,也因消费电子销售疲软而出现半导体过剩,这个过剩是正常的周期性变化还是出现了其他原因,则是我们如何看待本次衰退的重点。

要说本次芯片短缺的原因,应该是华为的麒麟芯片被制裁为导火索,之后因为新能源汽车用芯片短缺,市场开始炒作芯片,造成芯片短缺的加剧。而国家为了应对美国半导体的制裁,通过大基金对半导体基础行业进行引导性投资,鼓励和半导体相关的产业积极的做国产替代的攻关。

在第一波炒作之后,半导体市场以及晶圆代工厂的产能被打乱,同时因为半导体生产周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全球半导体紧缺达到了严重短缺的地步。到了这个阶段,美国也意识到产能不在自己手里,未来制裁他国可能要面临跟多的麻烦,所以此时美国也在加大半导体基础建设,并且软硬兼施的让各国在美国设厂。

到了这个阶段,因为疫情的持续,以美国放水为代表的宽松货币政策给全球造成严重通胀,消费力水平也在大幅下降,而今年开始的俄乌冲突也加剧了通胀和消费力恢复。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电子,没有走进原有的因为技术替代而出现的产品迭代阶段,而是直接被金融市场干趴下了。

消费电子的销量疲软使得半导体产业链无所适从,之前是订单要加价,然后是订单要排队,现在是企业宁愿交违约金也要砍单,加价订购芯片的好事更不要想了。作为新能源车的芯片产能,在经过两年的磨合后,有不少厂家已经可以实现供货,这样也进一步分流了晶圆代工厂订单,所以代工厂饿肚子的情况很快会出现。

顺着这个逻辑来看,近两年投资做晶圆厂的企业恐怕要出问题的,这和面板厂家一直在扩产类似。一方面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一方面大家还在投资建厂,再有一两年,新产能既要投产,那时订单的消耗量将比现在更大,但是恐怖的是厂子建好了,订单没了,美国新建晶圆厂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作为中国投资的晶圆厂,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先进制程是空白,这个只能靠自己攻关解决;另外一个是大基金引导的是核心企业,这些企业面对市场低谷期应该可以保得住,苦的是那些小企业和一窝蜂上马的项目,若没有技术支撑,可能就要面对市场的打压了。但这一点也可以反过来看,等美国晶圆厂建好了,订单没了,大家一起啃窝头,谁能熬?

半导体板块要如何破局?

圣诞节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但今年的这个时间,大家的关注点显然不在消费这些电子产品上,而是发愁家里燃气涨不涨价,电还有没有,暖气能维持在几度等等,就连一直偷着乐的法国,现在也在呼吁民众要节能,省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去年因疫情原因就在引导就地过节,今年若基层建设新冠定点医疗机构,或许大家就熬到头了,但落实到消费上,因防疫原因,消费力恢复难度很大。所以,半导体艰难的时刻还没到来,全球经济深度的绑定之下,欧洲已经烂了,我国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反作用与半导体产业链。

就半导体行业需求看衰退,此题是无解的,看半导体板块的问题还是要从大局的角度开找答案:

中国为什么现在底气足了?中美之间的差距和相似性在哪里?

中国本来是一个农业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产业的工业化,建成了全球最全的工业体系,这个过程很艰难。之前不是有句话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句话很形象的揭示了帝国主义很希望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借用低成本来诱惑我们。而每每我们攻克技术难关的时候,欧美的产品就会通过降价打压国内刚孵化出来企业,希望我们持续买他们的产品,买他们的技术。

历史上作为农业国的中国是比较弱的,随着原始工业的发展有核心产品(陶瓷、丝绸、茶叶)等产品的出口换回了大量的白银,这个阶段农业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强大的高层建筑。等新中国成立之后,打了上百年仗的中国除了剩下的人之外,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一方面通过农业保住饭碗,不至于内乱,一方面通过苏联援助获得了一部分工业(苏联援助利弊很复杂,我们不但从物质上还了,遗留的问题却影响深远)。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国同意向中国输出淘汰的生产线,我们借着这些落后生产线,终于完成了工业化,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因为我们的成功就要威胁到他们的饭碗。

美国是个什么情况呢,美国有粮食,有能源,有技术,所谓吃喝拉撒都不愁,醒来还有钱拿,这个日子过的很舒坦。自二战以后,美国发现玩金融来钱快,所以自己的工业就逐渐转移到不发达国家,美国靠着金融和军事两手来维持自己的霸权。几十年之后,美国想重新走向辉煌依靠什么,特朗普的理念是美国的企业都回来,重建自己的工业体系,拜登呢,任期近半还没有发现对美国有远期建设性的政策。

现在中美之间是对碰的时期,中国粮食因耕地少,始终是一个隐患;能源及大宗商品因为有大量加工产品需要出口,所以对外依存度很高;科技、半导体是逐渐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受到打压更能激发出行业的韧性,而且现在不光是制裁的问题,就是没有美国的制裁,全球半导体想要马上恢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半导体行业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科技的上层建筑,对于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的经济来说,国家的力量是展示实力的重要时刻。一方面要保证全民衣食无忧,一方面要科技人员勠力攻关,所有行业的努力才是渡过难关的关键。

股市观点

网络社交平台正在没落,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

2022-10-30 20:55:50

股市观点

人形机器人有市场吗?马斯克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创新意义大于实用性?

2022-10-30 21:38:4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