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学习笔记(5)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学习笔记第五篇

P101【投资类资产】

企业完成日常销售,收回款项,扣除日常经营所需,所作的投资产生的资产。根据不同的目的、持有计划和收益来源,放入不同的报表科目,对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公司持有的股票可以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前者只要没卖出,对利润表没有影响;后者股票涨跌会计入当期上市公司利润数据。

P102【上市公司投资性资产分类】

投资对象大概包括房产、债权、理财、股权、基金、衍生工具。涉及资产负债表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P102【投资性房地产】

上市公司购买的地产及房产,包括住宅,写字楼,商铺,厂房,以自用为目的,都算固定资产。房地厂公司用于出售的房产,计入存货。既不自用也不是房地产公司存货的,用来意图获取租金或房产升值的,算“投资性房地产”。

P103【投资性房地产记账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记账方式有两种:

  1. 成本模式计量,后期处理和固定资产类似,需要计提折旧,年底做减值测试,折旧算费用减少当期利润,收到租金算利润表的其他业务收入;
  2. 公允价值计量,不论开始选择这种模式或中途切换,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1)持有的投资性房产在当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可以在交易市场直接交易;
  • (2)企业可以从当地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获取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一家公司只能选择一种模式计量持有的全部投资性房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时,不需要计提折旧和摊销,直接以期末公允价值计入资产,期间涨跌计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当期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并不对应现金流入或流出。投资者需要关注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的计量方式和同行的计量规则是否一致。

P103【投资性房产的转换】

持有目的的改变,会导致计量方式发生改变。自用房地产,房地产公司存货、及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产这三者都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转换时直接平移。

  •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为新的账面价值,新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产,不允许转成成本模式计量,但可以转成固定资产或存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的账面成本,期初至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损益。

P104【债权类投资】

包括贷款和应收账款、放入返售的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P104【持有到期投资】

预期借出去的钱不会额外带来收益或损失,关注点是期间所获利息收入和到期确保收回本金。这样的目的就是“持有到期投资”,最常见的就是债券投资。

(1)贵州茅台的持有到期投资(2013年财报71页)为商业银行次级定期债券,即本金和利息的归还顺序在其他债券之后,股本之前的一种债券。注意,按照权责发生制,不论这笔利息是否到手,都会产生“利润”

(2)实际情况会有溢价买入高息债券和折价买入零息债券的情况,引入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是根据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后总的利息收入,通过复利公式计算出来的利率,期间每年底计算出来的债券的账面价值就为摊余成本,持有到期前,现金收入为零,账面价值增加,利润增加但是并没有现金流入。

P107【交易性金融资产】

持有的目的不是收回本金,而是从资产市价的波动中获利。这样的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叫做“交易性金融资产”。类似的有非保本理财、结构性存款、信托产品、股票、基金、可转债等。

特点如下:

  • 交易性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的持有意图,和后续真正的处理方式无关;
  • 一旦某笔资金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允许转为其他资产科目;
  • 金融衍生品必须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也不需要减值测试,直接以持有期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利润的影响:

  • 持有期间的分红或利息也算成当期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
  • 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盈利或亏损,税务局当期不收税,卖出时才收税。

P10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司不确定是从资产本身的价格波动获利,还是主要在收回本金的同时收获约定的利息,这种持有目标不明确的投资品,归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和“持有到期投资”记录方式一样,用买入成本加交易费用当作初始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企业当期利润,计入股东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卖出时,与成本的差额算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同时从其他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减去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术语转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利润的影响:

  1. 持有期间收到的分红或者利息计入当期投资损益,影响利润表(与是否收到现金无关);
  2. 持有期间发生的外汇损益,计入利润表的“汇兑收益”科目,影响当期利润;
  3. 持有期间的计提减值准备,进入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降低当期利润。

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跌是“严重下跌”或“非暂时性下跌”时,可以计提减值。

P1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

债权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减值原因消失,允许转回,进入利润表,增加当期利润;

权益类资产(股权及带有股权性质的资产,如优先股,股权基金)如果资产有公开市场报价,减值迹象消失后,计提的减值可以转回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影响股东权益,不影响利润;

无公开报价、公允价值无法获得资产报价的资产,减值原因消失后,不允许转回。

P110【股权投资】

投资对象包括上公司共股票和非上市公司股票,涉及三个资产负债表科目,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按照影响力可分为控制(子公司)、重大影响(联合营公司)、无重大影响(小股投资)三类。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实质控制其经营活动的公司;上市公司不能控制投资对象的经营和财务决策,但对其有重大影响的,分为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

特殊情况:上市公司本本部主体是投资管理业务,只有为上市公司投资管理业务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才纳入合并,作为联合营公司,其他公司股权,无论持股比例多少,都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P115【权益法核算的联合营公司股权对上市公司利润表的影响】

联合营公司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影响如下:

  1. 联合营公司当年利润或亏损,按照持股比例计入上市公司利润表的收益里;
  2. 联合营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按照持股比例计入上市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
  3. 上市公司和联合营公司之间的交易(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如有未实现的损益,按照持股比例由上市公司从投资收益中扣除。

P116【权益法核算的联合营公司股权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 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得利润和亏损,对应增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2. 除联合营公司净利润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在持股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比例,计入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增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联合营公司通过现金分红方案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增加应收股利,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收到分红后,减少应收股利,增加货币资金。

P117【联合营股权重要细节】

  1. 假如联合营企业一直亏损,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到零为上限,除非特殊约定,一般继续亏损也不再会影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 如果上市公司对联合营企业股权,是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间接持有的,无论机构对联合营企业是否有重大影响,都应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剩余无论多少,都采用权益法核算。

P118【股权投资的雷区信号】

股权交易简单,涉及税务简单,是过去高发,现在多发,未来依然高发的造假雷区。

常见的造假方式:

(1)本期大额减值,下期卖出获利,操纵利润表:由于股权交易的计提大额减值不允许转回,先超额计提减值,降低当期利润,做低基数,造成亏损或巨亏,第二年以公允价值卖出,增加利润;

(2)同一控制下公司之间的收购,按照非同一控制处理,创造利润: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最终实际控制的不同公司之间的交易,只能用权益结合法(无论股权交易协定如何,亏还是赚,只允许调整股东权益,包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不允许产生利润)。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的收购,通过购买法,上市公司合并购买日后的收入、费用、利润和现金流数据。

这个过程有两个方式影响当期利润:一是买方用资产做支付时,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这种一般是非现金或非全现金的支付方式,例如用资产、某子公司股权、发行股权等方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记录为营业收入,影响当期利润;

(3)在资产边缘小额交易,将子公司变联营公司,操纵利润:财政部和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范围降低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无论是主动减持还是因新股东进入而被动摊薄,母公司利润表可以记录利润,合并利润表只允许调整股东权益,不允许记录利润,此方式会调节母公司利润;

(4)在资产边缘小额交易,将金融资产变成联营企业,操作利润表:此方式和第三条类似,通过改变资产归属的资产类别,创造投资收益。通过略微增持,将小额交易持股变成具有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股权投资,改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买价低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则以后者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收入,提升当期利润。

(5)将一揽子减持分拆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交易:会计准则规定,出售部分股权但不丧失控制权,只改变净资产(股东权益),不改变净利润;出售部分股权导致控制权丧失,可以改变净利润。部分公司将减持分为两笔,第一笔小额不丧失控制权,亏损卖出,第二笔卖出丧失控制权,卖出金额加上第一次亏损金额,两次总成交金额不变,第二次增加净利润。

监管继续规定:如果多笔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应该将多笔视为一笔,按照一次性处理子公司股权并导致丧失控制权的交易处理。

一揽子交易界定原则:

  • 这些交易是同时或者考虑了彼此影响的情况下订立的;
  • 这些交易整体才能达成一项完整的商业结果;
  • 一项交易的发生取决于其他至少一项交易的发生;
  • 一项交易单独考虑时是不经济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并考虑时候时是经济的。

以上交易原则比较笼统,并没有严格的认定标准,上市公司通常也不会将多笔交易的所有条款和条件,同时对外披露。因此,投资者应提供警惕,如果发现有造假嫌疑,直接排除,宁错过,不做错。

P12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上市公司做帐,是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税务局收税是按照全国人大通过的税法,两套标准不一致被称为“税会差异”。如果差异是永久的,按照“税法优先”原则;如果是暂时的,就放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用来记录会计认为税务局多收的所得税,视为本公司暂时存放在税务局的一笔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用来记录会计认为税务局少收的税收的所得税,视为本公司欠税务局的一笔负债。

P125【税务和会计产生分歧的原因】

  1. 会计计入本期的费用,按照税法规定只能在实际发生时扣除或只能在以后分批扣除;
  2. 会计记录的有些费用,根据税法规定可以在当年超额计入;
  3. 某些行业的某些资产,zf鼓励进行加速折旧。公司报表上可能是直线折旧;
  4. 有些收入,究竟算确认本期收入还是下期或分多期确认收入,税法和会计准则规定不同;
  5. 企业经营亏损,税法允许在以后的期限(比如5年)的公司利润里扣除,再计算企业所得税;
  6. 内部销售的影响;
  7. 公允价值损益带来的所得税差异。

P126【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对股东有利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当于推迟纳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当于预缴税款。

P126【借壳上市】

企业间股权交易,有时候谁是卖家谁是买家并不是很清晰,有时候看起来是卖家的是买家,看起来是买家的是卖家,比如借壳上市。

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本,要采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股本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

比如:

每股净资产 = 合并资产负债表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股本

每股收益 = 合并利润表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股本

P130【新准则-金融资产分类变化】

原分类:

  1. 贷款和应收款项;
  2. 持有至到期资产;
  3. 交易性金融资产;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准则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意图通过未来出售资产、获取差价的金融资产;对应原准则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将自报表日起超过一年到期(或无固定期限)且预期超过一年的部分,单独列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既想出售资产获取差价,又想收息还本的资产;对应原准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应收款项融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意图收息并等待到期还本的资产;将原准则里的“贷款及应收账款”和“持有到期投资”合并,包括货币资金、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投资、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P135【新准则-金融资产重分类】

原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允许重分类为其他资产,其他资产不允许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特殊条件下,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到期投资,可以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互相做重分类。

持有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原摊余成本计量的账面余额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调整股东权益,不影响利润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到期投资的,如果该资产由固定到期期限,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即加回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和减值)作为持有到期投资的账面成本。如果没有固定到期期限,直接用公允价值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原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及减值不变。

新准则:权益类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资产,都不允许做重分类。只有债权类资产在有确定可观察的证据表面资产回报模式(不能以公司持有意图发生变化作为重分类的理由)发生变化时,可以做重分类。一般来说,债权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很小,因此对利润影响不大。

P137【新准则-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指的是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可回收金额取两者中高的一个:

  •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理资产预计所需费用;
  • 资产生命周期里预计所能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

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从当期利润表扣除。新准则后,可分为发生变化的金融资产和未发生变化的其他资产。

(1)未发生变化的其他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商誉、无形资产、存货、生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这些资产的减值: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需要要计提减值准备;其他资产在减值发生时,计入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当年费用扣除;存货(含消耗性生物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减值原因消失后可转回,其他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2)减值规则发生变化的金融资产,减值规则由过去的“已发生损失法”改为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已发生损失法是只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已经发生损失时,才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预期信用损失法是要求企业对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预计损失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无论损失是否已经发生;

注意:任何计提都需要作为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P139【新准则-资产减值转回】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不存在转回;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原因消失后,转回利润表,增加当期利润;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债权类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前者允许转回,增加当期利润,后者不计提减值,不存在转回问题。

需要计提减值的资产对应资产负债表里的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是否回收或能否回收多少取决于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和意愿,当公司能够预计,发行方或债务人出现偿还能力不足或还款意愿降低时,这些资产的价值就降低了,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P141【新准则-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简便方法】

新准则规定,企业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可以运用简便方法。对于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企业可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原计提比例的对照表,并以此为基础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原准则的“资产减值损失”在新准则下分为“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前者依然是各类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损失的汇总,后者单独披露由于预期债务方信用变化导致的潜在减值损失。账龄即财务上记录这笔应收账款的时间。

P144【新准则-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法】

新准则规定,对于不能使用简易法的其他应收款,需要采用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法进行计提。

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为第一阶段;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尚未发生信用减值为第二阶段;已经发生信用减值为第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公司计提损失准备,只需要考虑对方12个月内赖账和损失概率,若该笔资产存续期超过12个月,踢出第一阶段后,会导致这笔应收款损失准备增加,减少或降低当期利润;

第二阶段的其他应收款,若出现证据证明对方的付款能力和意愿大概率出问题时,需要从第二阶段踢到第三阶段。第二阶段各种应收计算利息,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进入利润表;

第三阶段后,利息=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减值准备)*实际利率,进入利润表;一般来说,二三阶段的差异极小,对利润表影响不大,不用太关注,如果很大,就要提高警惕。

炒股技巧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学习笔记(4)

2024-2-23 15:18:33

炒股技巧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学习笔记(6)如何解读负债?

2024-2-25 11:58:02

搜索